海南周刊|徽筑之美瓊州見
本文轉(zhuǎn)自2023年12月11日《海南日報》內(nèi)容《徽筑之美瓊州見》
徽州之美,,不僅美在山水,也美在建筑,。一千多年前,勤勞智慧的徽州先民靠山采形,、傍水取勢,,周密選址、聚族而居,,創(chuàng)造出了風格獨樹一幟的徽州古建筑,。
近日,“神工天巧——徽州古建筑文化展”在中國(海南)南海博物館開幕,,展出徽州木雕,、磚雕、石雕,、文房四寶共134件文物,,展覽將舉辦至2024年2月18日。透過一件件精美的器物,,觀眾可以真切感受到徽州人的別具匠心,、徽州文化的絢麗燦爛。
清代徽州園景圖磚雕
清代徽州祖孫圖磚雕
清代徽州寶相花窗扇
水墨清幽處 徽筑合自然
徽州古建筑興起于南宋,,至明清時期,,徽商富甲天下又賈而好儒,以雄厚的經(jīng)濟實力造宅第,、修祠堂,、建牌坊、傳文明,,留下了規(guī)模龐大的徽派建筑群落,。
古徽州人崇尚自然,在村落營建上遵循天地造化,,常因地因勢建筑,。
漫步于展廳中,觀看文字介紹和實物展示,,可以清晰感受到徽州古建筑“天人合一”的設計理念——大處著眼山川形勢,,小處致力移景于室,空間規(guī)劃結(jié)構(gòu)嚴謹,,建筑融居住,、審美功能于一體,建造工藝之精湛令人贊嘆,。
徽州古建筑為什么講究順應自然,?或許我們能在明末清初文人趙吉士所撰《寄園寄所寄》中找到一些答案?!帮L水之說,,徽人尤重之,,其平時構(gòu)爭結(jié)訟,強半在此,?!睋?jù)《寄園寄所寄》記載,古徽州人重視風水,,規(guī)劃村落或給建筑選址,都要專門請風水師堪輿,?!罢砩健h(huán)水,、面屏”是古徽州人對村落周邊自然環(huán)境的追求,。
徽州山多地少,講究“枕山,、環(huán)水,、面屏”也是從實際出發(fā)的結(jié)果。因為這樣選址建村落,、蓋房子,,對外能有天然的防御屏障,對內(nèi)則能滿足生產(chǎn)生活“耕有地,,飲有水”的現(xiàn)實需要,。
徽州建筑有“三絕”——民宅、祠堂,、牌坊,。在徽州,這“三絕”存在的價值,,從來不只是建筑本身,,它們凝結(jié)著徽州的民俗文化、宗法文化,、民間信仰等,。
此次徽州古建筑文化展展出多件民居建筑構(gòu)件,花卉草蟲紋磚雕,、鳳戲牡丹紋磚雕,、瓜果紋畫卷形磚雕等各類磚雕造型優(yōu)美,遠山近石,、江河溪流,、青松翠竹、花鳥魚蟲等,,都被雕刻于房梁,、門窗之上,。人在屋內(nèi),亦可觀山川草木,、日月星辰,、魚蝦鳥獸,自然之趣無需多言,。
走近古徽州人的床前或案頭,,我們同樣能感受到他們親近自然的渴望。蕉葉歙硯,、紅木雕童子牧牛等家居擺件,、文玩清供,多借名山勝水之景,、自然田園之趣,,構(gòu)建起一方平和寧靜、恬淡純樸的心靈家園,。
持籌遍九州 文氣飄萬家
徽商,,中國明清時期最杰出的商幫之一?;罩荽迓錉I建,、建筑發(fā)展傳承,離不開徽商資本的支持,,徽商則將其濃厚的書卷氣息和雅致的文化追求融于徽州古建筑,。
徽商在家鄉(xiāng)辦書院、設義學,、資文人,、富收藏,極大地推動了徽州教育文化事業(yè)發(fā)展,,人文昌盛的徽州被譽為“東南鄒魯”,。同時,徽商斥資建住宅,、修祠堂,、筑園林至明代已蔚然成風,入清后,,鱗次櫛比的民居群在徽州大量出現(xiàn),。譬如,被稱為“江南六富”之一的清代徽商胡貫三,,發(fā)跡后在家鄉(xiāng)西遞村進行大規(guī)模建設,,鼎盛時期,全村有28座祠堂,、600多座宅院,、13座牌坊,、20余家各類店鋪。
書屋是古代徽州人藏書讀書之所,。明清時期,,富甲一方的徽商極為推崇程朱理學,崇文重教,,建造了較多私家書屋,。此次展覽展出了一套鴻樓書屋門罩磚雕,上面既有忠臣告老還鄉(xiāng),、兒孫承歡膝下的場景,,又有文武建功、光耀門楣的畫面,,體現(xiàn)了古徽州人的人生理想。
徽州好儒尚學的文氣,,助推了當?shù)匚姆坑镁咧圃鞓I(yè)的發(fā)展,。徽州自古“四寶”俱全,,尤其是徽墨和歙硯,,因選料優(yōu)良、工藝精湛,、品類繁多,、風格獨特、內(nèi)涵豐富等特點,,廣受人們喜愛,,逐漸變?yōu)榧瘜嵱谩⒂^賞,、收藏功能于一體的藝術(shù)佳品,。
此次展覽展出了狀元人物紋墨模、御賜二龍戲珠如意紋墨模,、棉花圖墨模等多組墨模,,它們是制作徽墨的重要工具。墨模主要由正,、背,、上、下,、左,、右和總模框7部分組成,,內(nèi)置墨劑,,合緊錘砸而成墨塊,。
無宅不雕花 有刻斯為貴
徽州古建筑享有“無宅不雕花”之美譽,走進徽州的古村落,,隨處可見“三雕”(木雕,、磚雕、石雕)之美,,這是徽州匠人在千百年的實踐中創(chuàng)造出來的獨特建筑造型語言,。
徽州古建筑一般為木結(jié)構(gòu),梁柁,、撐栱,、雀替、窗扇,、欄桿等皆以木雕裝飾,。其中,撐栱,、雀替采用圓雕技法,,造型立體,內(nèi)容豐富,,光是撐栱就有人物,、獅子、鶴,、鹿,、琵琶、鳳凰等造型,。梁柁是梁與枋結(jié)合之構(gòu)件,,雖然很小,但木雕藝人依然能在方寸之間刻畫出生動的場景,。窗欄板,、隔扇多以平面幾何圖形構(gòu)圖,紋樣千變?nèi)f化,,浮雕與鏤空相結(jié)合,,山水花鳥、草木蟲魚,,生機盎然,。這些精美的結(jié)構(gòu)和裝飾,展現(xiàn)了房屋主人對美的追求,。
在徽州,,磚雕多用于裝飾門樓、門罩等處。門樓,、門罩不僅是建筑的入口,,也是門第等級的象征。因而,,古時徽州人家往往會傾力打造磚雕門罩,,以展露家族之榮光和建筑之不凡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徽州磚雕藝術(shù)的繁榮,。
此次展覽展出的徽州磚雕,,造型優(yōu)美,紋樣豐富,,題材涉及山水,、人物、園景,、花鳥等,。其中一些磚雕是系列組雕,主題有民間傳說,、戲劇人物,、地方風俗、山水樓臺等,。
在儒家文化的浸潤下,徽州人對子孫后代的教育尤為關(guān)注,。他們善于借助建筑樣式,、廳堂裝飾等,讓子孫在潛移默化中重視讀書考學,,也通過建筑構(gòu)件,,表達希望子孫后代能登科的心愿。
比如鰲魚脊吻磚雕,,鰭碩大,,雙耳突出,吻部前突,,倒立于底座上,。這種脊飾具有傳統(tǒng)獸吻防火避災之寓意,高居屋頂,,還蘊含著祈望子孫科舉榮登榜首的意思,。
徽州石雕受材質(zhì)所限,不及木雕和磚雕豐富,,其上多為動植物形象,、博古紋樣和書法。由于石質(zhì)材料耐久,適合用于建筑的外部裝飾,,石雕多應用于建筑物的基座,、柱礎、橫梁,、欄板,、漏窗等,既實用又美觀,。
參觀徽州古建筑文化展,,如同行走在徽州的市井鄉(xiāng)里,層疊的馬頭墻規(guī)整秀麗,,白墻黛瓦的民居群宛若一幅水墨畫,,祠堂古色古香,牌坊倒映在山水間,。細看那一件件磚雕,、木雕、石雕構(gòu)件,,感悟其構(gòu)思之奇,、雕造之巧,我們對此次展覽的主題“神工天巧”又多了一份理解和認知,。
— — 掃碼觀看更多展覽 — —
文字編輯:海南日報記者 劉曉惠 實習生 曹展